Facebook粉絲專頁內的洞察報告是分析粉專大數據的墊腳石,在自媒體當道以及Facebook大幅降低觸及率之際,如何運用Facebook內建分析數據工具成為所有網紅與KOL所必須研究的課題。
壹、Facebook洞察報告剖析:
以下將Facebook洞察報告劃分為十個項目以供分析。
一、總覽:粉絲專頁的運作概況。
二、追蹤者:粉絲專頁的追蹤者來源。
三、按讚分析:粉絲專頁的讚數來源。
四、觸及人數:你的觸及數代表了什麼以及影響他的成因為何。
五、粉絲專頁瀏覽:粉絲專頁被什麼樣的族群瀏覽。
六、發生在粉絲專頁的集客力動作:瀏覽者對你的粉專進行了什麼動作。
七、貼文:你的貼文表現成效如何。
八、影片:你的影片表現成效如何。
九、用戶:什麼樣類型的用戶與你的粉專進行互動。
十、訊息:訊息回覆狀況及分析。
貳、如何進入Facebook洞察報告:
以下以新版Facebook操作介面為範例,進入粉專後點選左列清單中的「洞察報告」即可進入後台。
參、如何分析洞察報告數據:
一、總覽:
洞察報告中的總覽功能等同地圖一般,為分析者指出粉專在一定期間內的概況與數據。除了提供一定期間內的「粉絲專頁摘要」之外,也羅列「你的5則最新貼文」和「觀察對手專頁」功能,以進行比較及修正粉專經營策略。
(一)粉絲專頁摘要:
粉絲專頁摘要可以顯示一定期間(可選擇今天、昨天、過去7天內與過去28天內。)裡你的粉專各項指標數據,包含以下12項指標:
1.發生在粉絲專頁的集客力動作:你的粉絲專頁聯絡資料和行動呼籲按鈕的點擊次數。
2.粉絲專頁瀏覽次數:已登入用戶和未登入用戶查看粉絲專頁個人檔案次數。
3.粉絲專頁預覽:用戶將滑鼠移至你的粉絲專頁名稱或大頭貼照上,以查看粉絲專頁內容預覽的次數。
4.粉絲專頁的讚:說你粉絲專頁讚的新用戶人數(依自主和付費獲得的讚區分)。此數字為估計值,僅供參考之用。
5.貼文觸及人數:看過你任何一則貼文至少一次的用戶人數。此指標是估計值。
6.限時動態:你粉絲專頁限時動態進入其瀏覽畫面的用戶人數(依總計、自主和推廣活動區分)。此數字為估計值,僅供參考之用。
7.推薦:用戶推薦你粉絲專頁的次數。
8.貼文互動次數:用戶透過傳達心情、留言、分享和點擊與你的貼文互動的次數。
9.回覆情況:回覆率是你在Messenger回覆訊息的比率。回覆時間是你粉絲專頁回覆訊息的平均時間。(根據所有Messenger回覆次數中最快的90%算出)。
10.影片:你的粉絲專頁播放至少3秒或接近完整播放(若影片短於3秒)的次數(依總數、付費和非付費區分)。針對影片的每次播放,系統將會扣除重播影片的所有時間。
11.粉絲專頁追蹤者:追蹤你粉絲專頁的新用戶人數(依付費和非付費細分)。此數字為估計值,僅供參考之用。
12.訂單:你收到的訂單數量,以及你在所選時間範圍內的所有收益。
上述指標將有效幫助你評估粉專的表現。如果你想要觀察粉專的成長曲線,可以透過分析粉絲專頁的讚和貼文觸及人數推敲而出。
如果你想要閱讀更加詳細的洞察報告數據分析,可以點選右上方的匯出資料欄位,並選擇欲匯出的資料類型及檔案格式後匯出。
(二)你的5則最新貼文:
此欄位顯示出你的粉專最新的5則貼文,包含發佈時間、貼文內容、類型、分享對象、觸及人數以及參與互動的數據。
由此可以分析出你最近發佈的貼文成效之優劣,以及哪一種類型的貼文在粉專較受歡迎。
當你點選貼文內容時將跳出該則貼文的成效,你可以透過這個功能檢視該則貼文的成效以修正往後發文內容或時間。
(三)觀察對手專頁:
觀察對手專頁功能可以讓你迅速與其他想要觀察的粉專進行專頁和貼文成效的比較。排列順序則依據成效進行先後排序,一般來說競業對手較常成為觀察對象。當你點選自己或觀察對手的名稱時就會跑出本週的熱門貼文(由高至低排列)。藉由此功能的分析,你可以觀察你的產業或圈子內的趨勢並修正自己的行銷策略。
二、追蹤者:
此項目將提供分析者觀察在一定期間內的粉專追蹤情形。可分為「今日的粉絲專頁追蹤者總人數」、「淨追蹤者」與「用戶追蹤你粉絲專頁時的所在地」,以上三項指標的時間都可透過此項目最上方的時間軸進行調配(1週、1個月、1季或自選範圍)。
(一)今日的粉絲專頁追蹤者總人數:
點選洞察分析圖表內的日期,可以細看當日的詳細數據。
(二)淨追蹤者:
淨追蹤者為新追蹤者減掉取消追蹤者後的人數。此欄位亦顯示自主追蹤者與付費廣告所帶來的追蹤者。
(三)用戶追蹤你粉絲專頁時的所在地:
根據追蹤的地方細分,追蹤你粉絲專頁的用戶人數。可分為未分類(桌面版)、在你的粉絲專頁上、搜尋、API與粉絲專頁推薦。
三、按讚分析:
按讚分析頁面將有效幫你了解粉專讚數的多寡,它可以指出粉專的成長幅度、平均值以及按讚來源。包含:「粉絲專頁至今收到的讚總數」、「Page Likes(粉專的讚數)」、「粉絲專頁的讚發生的位置」。以上三項指標的時間都可透過此項目最上方的時間軸進行調配(1週、1個月、1季或自選範圍)。
(一)粉絲專頁至今收到的讚總數:
此欄位顯示出你的粉專按讚趨勢圖。假使曲線漲幅不大或有下墜之勢,則需謹慎分析成因為何,以免陷入僵局。
(二)Page Likes(粉專的讚數):
粉專讚數將向你呈現粉專按讚的每日漲幅,包含:收回的讚次數、自主的讚次數、付費的讚次數,藉此可以了解某日發了什麼類型的貼文或影片,亦或是否付費投遞廣告以導致明顯的讚數漲跌。
(三)粉絲專頁的讚發生的位置:
此欄位根據按讚的地方細分,你的粉絲專頁收到的讚次數,藉此了解你的讚來自於哪裡。包含:你的粉絲專頁、粉絲專頁推薦、其他、搜尋、重新啟用的帳號恢復的讚以及動態消息。
四、觸及人數:
觸及人數項目可以讓你知道你的粉專和貼文觸及到了多少人數,以及何種原因影響了觸及數的漲跌。包含:「貼文觸及人數」、「推薦」、「心情、留言、分享等內容」、「心情」、「總觸及人數」和「隱藏、檢舉為垃圾訊息以及收回讚」。以上六項指標的時間都可透過此項目最上方的時間軸進行調配(1週、1個月、1季或自選範圍)。
(一)貼文觸及人數:
此圖表顯示出你的貼文觸及到多少人數,可分為自主與付費觸及。
(二)推薦:
此圖表顯示用戶在貼文和留言中推薦你粉絲專頁的次數。
(三)心情、留言、分享等內容:
當一則貼文接受到更多的心情、留言與分享等互動內容時,這些動作可以幫助粉專觸及到更多人。因此「觸及成效的優劣取決於貼文互動的多寡」。
(四)心情:
用戶以按讚和其他方式對你的粉絲專頁貼文傳達心情,包含:讚、大心、哇、哈、嗚和怒等心情。可以透過心情符號的多寡和類型得知用戶對該則貼文的感受及情緒反應。
(五)隱藏、檢舉為垃圾訊息以及收回讚:
隱藏貼文、隱藏所有貼文、檢舉垃圾訊息和收回讚被視為負面反饋。這是用戶向Facebook表達其對粉專貼文不滿的方法。Facebook收到負面反饋後將會採取相應的行動以減少該則貼文的觸及率。如何將粉專的負面反饋控制趨近於零,此圖表具有重大的觀測價值。
(六)總觸及人數:
總觸及人數為從你粉專看到包含你的貼文、用戶在你粉專的貼文、廣告、提及至你的標示、打卡等在內活動的人數,可細分為自主觸及與付費觸及。對於衡量粉專是否健全發展可以透過觀察自主和付費觸及起伏而知。
五、粉絲專頁瀏覽:
藉由粉專的瀏覽功能可以窺知粉專瀏覽及主要流量來源。包含:「總瀏覽次數」、「總瀏覽人數」與「主要來源」。以上三項指標的時間都可透過此項目最上方的時間軸進行調配(1週、1個月、1季或自選範圍)。
(一)總瀏覽次數:
總瀏覽次數為用戶瀏覽你的粉專的次數,如果同一個人造訪了你的粉專兩次,系統將判定為兩個瀏覽人次。
(二)總瀏覽人數:
總瀏覽人數為瀏覽你的粉專的用戶人數,如果同一個人造訪你的粉專兩次,系統將判定為一個瀏覽人數。這項指標將等同或少於你的總瀏覽次數。
透過選依區塊區分、依年齡和性別區分、依國家/地區區分、依城市區分以及依裝置區分,可以進一步分析用戶的類別相關資料。
(四)主要來源:
此圖表呈現導流人潮至你的粉專的前五大流量來源。觀測此項指標將有助於你將資源投放在成效佳的平台以增加你的粉專總瀏覽次數。
六、發生在粉絲專頁的集客力動作:
粉專的集客力動作可以指出用戶在任何時間於你的粉專所做的任何動作。包含:「發生在粉絲專頁的集客力總數」、「點擊行動呼籲按鈕的用戶」、「點擊過『規劃路線』的用戶」、「點擊過電話號碼的用戶」、「點擊過網站的用戶」。以上五項指標的時間都可透過此項目最上方的時間軸進行調配(1週、1個月、1季或自選範圍)。
(一)發生在粉絲專頁的集客力總數:
此圖表代表用戶於你粉專點擊的總數。對於欲耕耘公司所在地週遭區域的商業用戶而言,「規劃路線」點擊次數和電話號碼點擊次數會是重要的觀測指標。反之,如果是從事電子商務的商業用戶,網站點擊次數與行動呼籲按鈕點擊次數會是最重要的。
(二)點擊行動呼籲按鈕的用戶:
粉專首頁的藍色按鈕即為行動呼籲按鈕。
點擊行動呼籲按鈕的用戶可以依據以年齡和性別區分、以國家/地區區分、以城市區分與以裝置區分,依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歸納出點擊行動呼籲按鈕的用戶的類型。
(三)點擊過「規劃路線」的用戶:
點擊過「規畫路線」 的用戶可以依據以年齡和性別區分、以國家 /地區區分、以城市區分與以裝置區分,依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歸納出點擊過「規劃路線」的用戶的類型。
(四)點擊過電話號碼的用戶:
點擊過電話號碼的用戶可以依據以年齡和性別區分、以國家/地區區分、以城市區分與以裝置區分,依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歸納出點擊過電話號碼的用戶的類型。
(五)點擊過網站的用戶:
點擊過網站的用戶可以依據以年齡和性別區分、以國家/地區區分、以城市區分與以裝置區分,依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歸納出點擊過網站的用戶的類型。
七、貼文:
此項目羅列關於貼文的所有資訊如:觸及與互動。你也可以在此頁面對貼文投放廣告。貼文項目包含:「粉絲上線時間」、「貼文類型」、「來自對手專頁的人氣貼文」以及「已發佈的所有貼文」。
(一)粉絲上線時間:
對於何時發文才是最佳的時機,有人說中午十二點和晚上八點,然而每個粉絲專頁的粉絲結構均不同,了解粉絲上線的頂峰時間有助於更加精確地替粉專的貼文帶來更佳的觸及與互動。
系統會選取最近一週的數據,包含該週每日的上線人數、該週平均每小時的上線人數。而如果點選週一就會在下方時間欄位跑出週一的各時段上線人數曲線,可以用來與該週平均每小時的上線人數進行比較。
(二)貼文類型:
貼文類型可分為相片、影片、近況更新與連結。又可以依據平均觸及人數與平均參與互動次數(包含:貼文點擊次數與心情、留言和分享次數)進行貼文觀測。
(三)來自對手專頁的人氣貼文:
此圖表相似於總覽項目的「觀察對手專頁」功能,不過後者僅提供與對手專頁整體表現的數據,前者則可以更進一步地呈現對手專頁本週成效最佳的貼文,以及他們所得到的互動數。
(四)已發佈的所有貼文:
此圖表羅列你粉專的所有貼文以及相關資訊,包含:發佈時間、貼文、類型、分享對象、觸及人數以及參與互動等數據。而點選分類選項可以看到更多隱藏的分類數據,對於分析貼文成效相當有幫助。
八、影片:
影片項目將提供給你詳細的影片表現成效,而進入影片數據的觀測介面前需點選「前往創作者工作坊」始得查看。
(一)成效:
可以在成效欄位針對一定期間內的影片得知影片的觀看分鐘數、影片觀看1分鐘以上的次數、影片觀看3秒以上的次數、互動次數以及淨追蹤者人數。以上分類均可透過選取不同的顯示依據如:自主散佈或付費,以進一步地分析。
另外透過點選熱門影片或熱門粉絲專頁欄位,則可以看到粉專每部影片在一定期間內的觀看時間和互動次數。
(二)忠誠度:
透過觀察忠誠度欄位可以得知一定期間內的淨追蹤者人數、回流觀眾人數、完整觀看次數等數據。更可以從追蹤者動態了解到這段期間內有多少新的追蹤人數和取消追蹤的用戶。
(三)受眾:
受眾欄位可以指出在一定期間內參與互動的觀眾人數、觀看影片 1 分鐘以上的觀眾人數以及新追蹤者人數。
透過其更細緻的分類也可以知道他們的國家/地區、語言、年齡和性別的資料。
(四)續看率:
在續看率欄位可以觀察在一定期間內的用戶平均觀看時間曲線圖,也可以選擇依據自主散佈和付費進行顯示依據。
用戶的觀看時間長度也是續看率的觀測指標之一,透過觀看不同長度的次數以拆分觀看影片的相關數據。
九、用戶:此項目可以描繪出你的粉絲、觸及到你的貼文以及與你的粉專或貼文互動的用戶之輪廓。包含:「你的粉絲」、「你的追蹤者」、「觸及人數」與「參與互動的用戶」。
(一)你的粉絲:
透過觀察你的粉絲欄位可以了解他們的年齡、性別、國家/地區、城市以及語言等人口統計數據。
(二)你的追蹤者:
透過觀察你的追蹤者欄位可以了解他們的年齡、性別、國家/地區、城市以及語言等人口統計數據。
(三)觸及人數:
透過觀察你的觸及人數欄位可以了解他們的年齡、性別、國家/地區、城市以及語言等人口統計數據。
(四)參與互動的用戶:
透過觀察參與互動的人數欄位可以了解他們的年齡、性別、國家/地區、城市以及語言等人口統計數據。
(五)Facebook廣告管理員中的廣告受眾洞察報告:
Facebook廣告管理員中的廣告受眾洞察報告比Facebook洞察報告中的用戶項目更有助於你了解自己的粉專。但是前者並無法顯示出看見你的貼文或與該則貼文觸及的用戶數據,它更著重在分析你的粉絲資訊。
除了人口統計資訊之外,你也可以發現你的粉絲喜歡的其他粉專的數據,你可以用此資料來設定你的觀察對手專頁名單。
為了評估廣告受眾洞察報告,你必須先前往Facebook廣告管理員並選擇廣告受眾洞察報告。或是你可以直接從以下連結進入:https://www.facebook.com/ads/audience-insights/
十、訊息:
訊息項目顯示你在一定期間內與用戶對話的相關表現數據。
參考資料:https://bit.ly/3eHoh9x